小小暖艾健康大课堂:春季养生指南

2022-02-14  

都说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新年过后,春季不仅意味着大家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,也代表着我们的身体随着万物的复苏开始了新一轮的更新。《黄帝内经》讲到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”此时阳气上升,正是身体需要保养的时候,试试以下这些养生方式,把握好这个春天最好的调养时机。

穿衣:春季三捂

所谓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就是说春季穿衣,无论气温如何回升,还是尽量不要穿得过于清凉。春天讲究保暖主要是为了护住阳气,尽量减少冬季伏寒带来疾病的可能,春季气候变化大,身体脆弱部位对寒冷的感知尤为强烈,以下三个地方需要重点保护:

头部:我们经常把头部称作“五阳之首”,因为它是人体最易散热的部位,为了防止好不容易蓄积的热量从此丢失,春季记得带好帽子,保护头部;

背部:背为阳中之阳,初春时节,寒冷还未完全散去,风邪湿邪容易侵入背部,并牵连其他部位受到损害,因此背部保温也是很重要的;

腹部:春季是肠胃病的高发期,如果身体消化不好更要加强腹部保暖,减少疾病发生。

吃食:少酸多甜

传统中医认为,肝属“木”,与春季是相对应的,春季阳气初升,正是养肝的重要时节。而五味入五脏,酸味入肝,如果在春季吃大量酸性食物则会导致肝火过旺,使得脾胃受到损伤,正如《千金方》所载,春季饮食宜“省酸增甘”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少酸多甜。因此在春季多吃大枣、栗子、花生等甘性食物都可以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,也可以烹煮一些粥类食物,如红枣莲子粥、薏米山药粥、牛奶粥等,均有益气健脾、润肺通肠的功效。

饮水:排毒减负

春季养生在饮食上还有一点须得注意,即注意身体的排毒减负。冬季寒冷,不论是外出吃饭还是在家做饭都比较偏向于食用驱寒的热性食物,因此为了给身体排毒,保证平日排便通畅,春季给肠胃减负是很有必要的。每天早晨饮下一杯温开水或是蜂蜜水都能起到利小便、助排毒的作用,或是在闲暇时间泡杯花茶,也能够起到提神养气的效果,此外,平时还是要多补充水分,不管在哪个季节,多喝水都是有利于身体代谢的。

日常:缓解春困

在春季,很多朋友经常会感到身体疲乏无力,即使睡够了还是感觉不清醒,这就是大家所说的“春困”。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每天早上可以多梳理头发,选择梳齿较为圆润的梳子有意的去按摩头皮,可以起到清神醒脑的作用,另外,睡前取少量盐粒浸入水中泡脚,也有利于人体气血运行,增强抵抗力。如果感觉浑身乏力可以试试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,有利于行气活血、振奋精神。

保健:谨防肝病、呼吸道疾病

春季天气逐渐由寒变暖,致使各类细菌不断滋生,很容易引发肺炎、肝炎、过敏性哮喘等肝病或呼吸道疾病,建议本身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提前做好预防工作。此外,春季天气变化大,患有湿寒类疾病的朋友可以在平时多进行按摩、推拿、艾灸等理疗活动,缓解身体不适,让精神得到有效放松。

总之,中医强调“未病先防”,在季节交替之际,调和好自身体内阴阳平衡,对日常生活进行适当调整,注意调养生息,有助于身体健康、精神恢复。